跳到主要內容區

精選文章

電子報示意圖,海岸邊的岩石與拱橋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張英如助理教授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經驗分享: 從教室到山海的地質教育旅程

       地質學是一門研究地球的科學,所有知識都蘊藏在大自然中,教科書和課堂難以完整呈現地質學的精髓和魅力,正如已故法國地質學者安朔葉(Jacques Angelier)教授所言:「地質不在教科書上,用腳走過才歷歷在目」。這讓我深刻體認到學習不應局限於教室......【more】

電子報示意圖,一張紙上書寫日語文字

淡江大學日文系|曾秋桂教授

教學實踐研究運用AI實例分享: AI賦能外語(日語)教學

       在ChatGPT3.5(2022年)尚未問世前的某場新生家長座談會上,正當身為日文系主任的筆者闡述將AI導入日語學習的理念時,一位母親突然舉手問道:「主任,您甚麼時候下台?」。內心震驚卻仍故作鎮靜回答:「任期結束就會下台」。語畢,那位母親又接著問......【more】

電子報示意圖,用AI放大學術能量:你不再是孤軍奮戰的研究者!

漫話科技|洪兆祥課程總監

用AI放大學術能量:你不再是孤軍奮戰的研究者!

       你是否曾在深夜盯著電腦發呆,嘴裡說著「等一下就開始寫」,結果卻一邊滑手機一邊產生罪惡感?別擔心,你並不孤單。根據Ahmed等人(2023)的研究,有高達65%的學術人坦承自己有研究拖延的情況,半數以上更因此感到焦慮與內疚。這些情緒不僅侵蝕我們的時間,更悄悄損耗了創造力......【more】

電子報示意圖,手機使用chatGPT的照片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所|楊智傑教授

著作權法上AI輔助創作的作者身分認定與揭露

       2022年起,有一些作者將AI輔助創作的作品到美國著作權局申請登記。美國著作權局的審查的一貫態度是,人類僅能就自己有人類創意的部分宣稱有著作權,至於AI生成的部分不屬於人類的創意,不能主張受著作權保護。美國著作權局在2024年到2025年間,陸續出版了《著作權與人工智慧》......【more】

電子報示意圖,書法照片示意主題:看見人文的力量:素養導向的《論》、《孟》教學實踐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吳孟謙副教授

看見人文的力量:素養導向的《論》、《孟》教學實踐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AI時代,《論語》、《孟子》這些古老的人文經典課程似乎越來越邊緣化,對學生而言也往往顯得遙遠而無感。然而當知識的取得變得前所未有的容易時,若沒有心中的智慧之芽,正如王汎森院士所言:「一兆乘以零還是零」。因此即使學習資源愈來愈豐沛,高教場域中卻始終不......【more】

電子報示意圖,從教學現場出發:教學實踐研究的撰寫心法與申請策略

金門大學都市計畫與景觀學系|洪于婷副教授兼系主任

從教學現場出發:教學實踐研究的撰寫心法與申請策略

       對我來說,教學不是一份任務,而是一種日常的練習。每天走進教室,與學生對話、探索、創造,我總覺得自己像是在「練功」——不只是磨練自己的教學技巧,更是在磨出一顆更堅韌、更柔軟的心。這份心力,就是「勁心」。從「觀光活動設計」到「海洋防災教育」,每一門課程背後,都藏......【more】

電子報示意圖,跨校教師社群合作

113年度績優跨校教師社群|江政達 召集人

從同事關係到知識共享社群的發展經驗

       當接獲「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北區基地」通知我們社群-「商管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精進社群」,在綜合外審委員的成果交流會、成果報告書及行政配合度等評分下,社群獲113年度跨校教師社群績優,心裡很欣慰,除了要謝謝教育部對於社群活動的資源支持、以及北區基地......【more】

電子報示意圖,正向且務實的教學升等之路

國立宜蘭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朱志明 副教授

正向且務實的教學升等之路

       我曾經是一位國中老師和高中職老師,能夠到大學當老師,雖然不是我的人生規劃,但順天意、盡人力是我的處世原則,既然球來了就努力揮棒吧!在中等學校服務二十年之後,感謝上天讓我有機會回到家鄉,到宜蘭大學服務,以前常聽人說,很多大學老師都是重研究而輕教學,只是這句話......【more】

電子報示意圖,教學實踐與創新期刊書本放置桌面

《教學實踐與創新》期刊編輯小組

教學實踐研究投稿學術期刊常見問題

       「教學實踐研究」是教學與學習的學術研究(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著重於課堂的實際教學及學習情境:教學者從自身教學課堂中,發現了學生需改善的問題,經由重新設計教學活動、蒐集學生在各種學習活動歷程的紀錄或學習成果,再分析這些資料以發現學生改變的......【more】

縮圖,從痛點到亮點,教學實踐研究是照亮自他的成長之旅

淡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蔡明修助理教授

從痛點到亮點,教學實踐研究是照亮自他的成長之旅

       在在工程教育領域中,教師常面臨一個共同的挑戰:理論性課程往往讓學生感到無感。這類課程需要大量閱讀與理解抽象概念,卻總是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以營建管理課程為例,作為一門強調理論與實務結合的課程,不僅考驗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更需要他們具備實務應用的能力。......【more】

永續教學實踐研究升等經驗分享(專門著作)

佛光大學樂活產業學系|周鴻騰副教授

永續教學實踐研究升等經驗分享(專門著作)

       作者為何樂於從事教學實踐研究「教與學的學術」(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SoTL)?故事的緣起是這樣開啟的。2016年我的博士論文研究主題是「仿生案例教學對大學生自然觀察智能、類比聯想、仿生設計能力與情意態度之成效分析」,乃是探討任教時之某......【more】

後製圖,一個廣告看板上放置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是高等教育教師最堅實的後盾的示意圖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張鏽樺助理研究員

高等教育教師最堅實的後盾-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在迎向少子化、AI興起的高等教育環境中,教師面臨的挑戰不僅來自於學生需求,還包括如何不斷提升教學質量、適應教育技術進步以及應對多元化的產業發展。對於高等教育而言,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MOE Teaching Practice Research Program, MOE TPR)不僅是提升個人教學......【more】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