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教學實踐研究投稿學術期刊常見問題

 

教學實踐研究投稿學術期刊常見問題

《教學實踐與創新》期刊編輯小組

 

「教學實踐研究」是教學與學習的學術研究(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著重於課堂的實際教學及學習情境:教學者從自身教學課堂中,發現了學生需改善的問題,經由重新設計教學活動、蒐集學生在各種學習活動歷程的紀錄或學習成果,再分析這些資料以發現學生改變的客觀證據,以支持教學模式的有效性,並據此促進教師教學專業的成長。同時,藉由論文發表,促進同儕教學模式改變或建立新的教學典範。

教學實踐研究論文投稿常見問題

一、欠缺問題意識、欠缺具體的研究問題:未能說明新教學法介入後會改變學生哪些行為?或是在哪些學習表現上比原先還好?沒有問題就不會有答案,研究問題應該是帶有問號的具體問題,不應本末倒置,以「解答」為研究起點(例如:只是想試試即時反饋系統(IRS)的效果),而應以「解決遭遇到的問題」為起點,去找答案(例如:為什麼課堂上老師問問題,學生總是靜悄悄?為解決這問題而想到IRS會不會是個好解方?)。

二、未建立基礎線資料:在進行介入前,未建立基礎線的原始資料(前測),以致難與介入後的結果(後測)做比較,而無法客觀評估新教學法是否有效。

三、文獻回顧不足:缺少教育、科學教育相關的文獻,使得後續教學設計欠缺理論基礎支撐;對於要解決的問題,未充分掌握前人已做過哪些嘗試,以致可能重複了前人的做法而不自知。

四、欠缺評析:雖然說明了自己打算怎麼做以解決問題,但欠缺評析這樣的作法與前人作法有何差異,以致難以證明自的作法比前人好,難以彰顯出研究的重要性與貢獻。

五、欠缺評估成效的指標:未依據研究問題列出評斷成效、有效性或影響力的指標,以致難以確知學生的行為表現是否真的有改進?又改進了多少?

如何撰寫教學實踐研究論文

基於「教學實踐研究」內涵及上述投稿常見問題,《教學實踐與創新》期刊第2卷第1期,由期刊編輯委員張新仁、符碧真、崔夢萍及黃淑苓教授合著的〈教學實踐研究論文之撰寫重點〉一文中,提供了研究者在進行與撰寫「教學實踐研究」論文時應回應的五大重點:一、為何要進行該教學實踐研究?二、採用的教學策略或設計的學習環境為何?三、透過什麼方法進行研究?四、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有哪些?五、研究結果討論、反思或教學啟示有哪些?最後提供「摘要」撰寫的重點並舉例說明。歡迎前往期刊官網下載全文獲取更詳盡資訊。

《教學實踐與創新》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發行,乃為鼓勵高等教育階段之教師致力於課堂教學實踐研究,並將其研究成果發表或教學實踐創意分享之學術期刊。期刊獲國科會評比第三級,五年影響係數表現優異,獲國家圖書館112年臺灣學術資源能量風貌報告「熱門期刊傳播(五年引用)」教育學門第一,歡迎各領域大學教師踴躍賜稿。

參考資料

  1. 符碧真、李紋霞(2020)。建立高等教育「教與學的學術」文化:借鏡國際經驗展望臺灣教學實踐研究的推動。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5(4),105-137。
  2. 張新仁(2018)。為大學教學實踐研究正其名:教學與學習學術研究。教學實踐與創新,1(1),1-11。
  3. 張新仁、符碧真、崔夢萍、黃淑苓(2019)。再論教學實踐研究論文之撰寫重點。教學實踐與創新,2(1),1-16。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