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穿越審查的迷霧:跨校教師社群核定的魔鬼細節

 

穿越審查的迷霧:跨校教師社群核定的魔鬼細節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北區基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回顧基地自109年擔任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基地學校,迄今已輔導了跨校及跨領域教學實踐研究教師專業社群97組,共計554教師,總計核定社群經費457萬2,426元(自113年度起,獲本基地評選之前一年度績優教師社群的成員得於當年度申請新社群計畫時,增加一萬元社群經費)。基地致力於促進教師社群的建立與對話,旨在協助社群教師透過同儕共學的方式,精進教學與研究的品質,有效運用社群經費,邀請富有經驗的教師或業師分享他們在相關領域的寶貴經驗與見解,以激勵或啟發教師將個人研究與學生學習培育進行連結,採取適當之研究方法及評量工具以解決教學現場問題。

每年度的社群申請前,基地會事先公布社群審查原則,俾供有興趣的教師申請之參考。在申請截止後,基地會請邀請數名外部審查委員依循審查原則評估社群並提供具體的反饋意見。然而,資源有限,基地會依循社群評分及回饋確定當年度基地跨校教師社群的核定數量。為了使教師們更能了解社群審查原則,基地總整外部審查委員之回饋,歸納出申請社群之細節,供未來有意申請社群之教師參考。

一、 能產出具體教學實踐與研究成果

社群申請提案應明確地描繪整體架構,並將主題與焦點須清楚劃分。實質的目標設定以及詳盡的社群活動規劃,皆是評估社群能否產出具體成果的重要指標。對於較為簡略的、僅提供大綱的提案,或是提案目標與內容缺乏一致性,敘述邏輯跳躍、不連貫,可能會使審查委員對社群能否產出具體成果持有疑慮。

二、 能轉化為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研究議題

社群探討的活動議題應與教學實踐相對應,清楚陳述議題與教師、學生之間的關聯性。當議題與當前教育趨勢有高度相關,並具有前瞻性和實務性,則更加分。然而,部分提案將焦點放在先進的數據工具、創新科技或人工智慧等當前教育趨勢議題上,但未能明確地定義社群的目標,規劃的社群活動無法與社群目標和教學結合起來,鮮少著墨如何將參與社群活動後的益處轉化並落實至教學現場。

三、 社群運作模式與機制規劃完善

跨校教師社群組成旨在鼓勵志同道合的教師成員同聚一起,分享教學心得、深入探討教學問題並共同尋求解決策略,以有效提升社群成員間凝聚力和參與度。在規劃及執行社群活動部分,應考量社群整體運作目標以及評估成員的背景、需求和專長,確保辦理之活動能引發成員共鳴,深化教師間連結與溝通,進一步提升教學品質。然而,部分提案在描述社群運作時,並未明確說明活動結束後的回饋機制以及活動效益評估和改進方向等建議,這些都是使社群持續優化的重要參考,使社群運作模式與機制規劃更趨完善。

四、 前一年度社群運作成果展現及行政配合度(加分項目)

在審查跨校教師社群申請時,前年度的社群運作成果以及行政配合度被視為加分項目。如果申請者是前年度的跨校教師社群,並具體展示社群運作成果與績效,將會酌予加分。審查的加權比例將是前三項審查項目占80%,而第四項,也就是前一年度社群運作成果展現和行政配合度,則占20%。

 

另推廣基地跨校教師社群的福利,說明如下

(一) 諮詢服務優先媒合權利

  •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書諮詢服務:提供欲申請計畫之教師,1對1諮詢服務媒合適切的諮詢導師協助申請教師撰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扶持服務:提供過往曾獲補助,近一年度計畫未獲補助之教師,媒合該學門領域複審委員擔任扶持導師,檢視未獲補助之計畫及其評委建議,給予修正建議及通案注意事項,以提升計畫通過率。

(二) 基地活動優先通知服務

社群成員可搶先收到基地辦理的活動通知,活動涵蓋計畫書撰寫、教學規畫、成效評量、學術論文撰寫、教學實踐研究升等等主題。

(三) 基地電子報免訂閱服務

社群成員可享免訂閱服務,於第一時間獲得本基地發行之每期電子報最新內容,電子報內容涵蓋課程設計、教學新知、計畫撰寫、教學升等等主題,濃縮各活動精華,使讀者能快速提升相關知能。

(四) 增進教師交流機會

本基地致力於增進全國大專校院教師交流機會,將配合社群意願,協助將社群活動資訊公告於基地官網,鼓勵對社群活動有興趣的教師踴躍參與,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