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活動摘要】教學實踐之前中後

公告分類 : Vol.2 (2023.09),活動摘要

教學實踐之前中後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北區基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北區基地於5月22日辦理「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之前中後」活動,連續核定六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戴楠青副教授擔任主講人,分享他近5年申請並執行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經驗。戴楠青副教授首先說明授課課程背景,學生主要為設計背景的本國與外國碩士生以及外籍交換生,因此他的授課涵蓋了中文和英文兩個語言,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在107至109年間,他通過一門名為「分析性速寫」課程進行教學實踐研究,將3年計畫成果進行連貫性的累積,探討何種分析速寫工具對於學生自主學習最有效益;110年他轉以一門名為「原型製作與互動設計」課程,融合了生產線概念並模組化數位技術教程的開發,並將其應用於問題導向的自調式學習。然而,因疫情影響,該年度的課程轉為遠距教學,因此未達到預期的自調式學習成效。最後111年,他重新投入到「分析性速寫」課程,整合英語學習之專業課程行動教材以提升全英語授課課程的專業與英語學習成效,這項研究課題契合了當前政府正在推行的雙語政策,因此在計畫發表時受到評委們的關注。

戴副教授採用相同的課程進行滾動式的調整,使用行動研究法即透過「規劃」、「行動」、「觀察」與「反思」的循環,透過實務操作來發掘問題與置入解決方案,收集數據進行量化統計,假設並驗證每一年的成果會成為下一年的基礎,計畫成果具有連貫性與累積性的,並進一步擴大教學效益。關於參與教師提問投稿國際研討會或國際期刊的技巧,戴副教授分享使用翻譯服務可能會失去原意並增加溝通成本,因此他傾向於自行翻譯文稿,然而他的翻譯目標是以最簡潔的措辭表達自己的原意,使編修更容易理解內容,編修進一步潤稿以符合期刊要求及讀者閱讀習慣,這種方式不僅節省時間,還可以減輕自身壓力。

在此次活動中,根據滿意度調查(使用五等量表)統計,參與者的平均滿意度為4.8、受益度更是高達5,另質性回饋中,參與教師表示講師毫不保留分享了他的個人經驗,使他們更深入了解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執行細節以及學術期刊投稿的技巧。

瀏覽數:
登入成功